频率

风卷过的起点

标题里说的这一万块港币怎么来的呢?当然不会是我突然土豪起来了,然后表示要“资瓷正版,从我做起”!真实情况是,我们“高(土)贵(豪)”的商学院从今年开始,给每个 research postgraduate(研究式项目研究生)一万元港币用于购买软件(当然是学术用途啊,不能买!游!戏!),而且限期在第一学年要花完。

在浙大学到的,其一是校训“求是”。六年前,进入浙大时候大概我就是属于“考败来浙”的那一批人,所以大概我一开始对浙大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我依然记得开学第一课参观浙大校史馆对我的震撼。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浙大从1897年求是书院建立以来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抗战期间举校西迁,烽火硝烟中的浙大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这大概是浙大第一次对我的影响,也是我第一次从浙大学到的东西。无曰已是,无曰遂真,无论是做人的踏实,还是科研学术的严谨,都是浙大的校史、师长、同学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求是的精神化为对母校的深深凝聚力则是这次120校庆里,校友们给我的另一种震撼。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杭州知府林启于1897年5月21日在杭州创办的求是书院,今年正值建校120周年华诞,全球各地校友均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刚从台湾回来,七天六夜的行程,扣除购物花费,单单算交通(机票、台铁、高铁、捷运、公交与客运)、住宿、吃饭、门票这类花费大概折合 RMB 3500 元左右。这次主要在台北周边还有阿里山玩,下次可以考虑去南台湾和花东:

编者按

1936年9月18日,在国立浙江大学新生谈话会校长训辞中,时任校长竺可桢提出了在浙江大学校史上十分著名的“两个问题”。

诸位同学,学校开课已一周,今天训育处召集这个会,能如家人似的在一起谈话,觉得非常愉快。

大学生,是人生最快活的时期,没有直接的经济负担,没有谋生的问题。诸位在中学中,同学大都是同县或同省,可是,来大学后,有从全国各方面来的同学,可以知道全国的情形,时间长了,各人都认识。这样,各人家庭的状况,故乡的风物,都能互相知道,这亦是一种教育。大学比之中学,在经费和设备方面,都来的充实,教师的经验和学识,也远胜于中学,这供给诸位切磋学问的极好机会。同时,国家花在诸位身上的钱,每年有一千五百元,而且,全中国大学生仅四万人,诸位都是这一万分之一的青年,这种机会,万万不能错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