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垃圾分类的一点想法
注意到上海最近的垃圾分类引发了热烈讨论,其实我老家(包邮区某十八线小县城)早就实施了垃圾分类一年有余。当然没有上海这样细分,主要是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类似于上海的“干垃圾”和“湿垃圾”。家里主要是厨房设置两个垃圾桶,社区也会给每户门口配发两个垃圾桶,倒垃圾时候对应倒在两个垃圾桶里就可以了。实际体验上没有感觉到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基本上在家中扔垃圾时候就分类完成了。
上海的垃圾分类,主要麻烦其一在于四个分类中的“干垃圾”、“湿垃圾”的分类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过于陌生和抽象,其二是定时投放垃圾对于许多白领而言不方便。对于前者,个人认为目前北京市计划制定的垃圾分类方法比较简单,也就是“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两类不变,另外两类改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这样的概念对于普通市民是更容易理解接受的(虽然论垃圾后续分类处理而言上海的干湿垃圾分类更科学)。对于定时投放问题我觉得有关部门可能还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收集垃圾方案来便利市民生活,比如有的社区每户配发了二维码不干胶可以粘贴在自己的垃圾袋上便于落实分类责任,比如延长夜间收集垃圾时间等等。
关注到一些人对于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以及后续要在全国铺开的垃圾分类举措颇有微词,但是要想想发达国家或许可以把垃圾运到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但是中国的垃圾只可能是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上海市是全国经济中心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率又很高,上海市可能是全国最容易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中国社会能否推广垃圾分类政策,也许上海市的试点最能积累经验与教训。通过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可以让我们发现实际运行中的缺陷,在后续向省会级城市等地区铺开时候改进实施政策的不足。
垃圾分类处理回收,既可以回收再利用资源,又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破坏,或许在最初的习惯与制度培养建设上需要花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建成将是造福未来的重要举措。